母豬第一胎注意事項
海玉 4192閱讀 2020.04.16

【導語】: 后備母豬正式投入生產之后,很多養豬人都會格外注意第一次生產的母豬。畢竟頭一回生產的母豬問題很多,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死胎化胎難產甚至母豬死亡的情況,并且母豬的第一胎對往后母豬的后續生產影響很大。那么母豬第一胎要注意什么?

每頭母豬每年能生兩胎,每胎正常的十二三頭,也有很多的,一胎能產二十一二只。正常初產母豬只有三四頭,個別母豬初產可能會多點具體要看品種決定了。
母豬在產前產后都要好好照料,第一胎更應當細心注意以下事項:
1、保持安靜。在胚胎死亡的高峰時期,如果母豬受到驚嚇或騷動不安,容易導致代謝紊亂,子宮內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就可能增加胚胎死亡數量。所以,妊娠期間,要保持圈舍安靜,避免生人靠近,防止寵物或小動物騷擾,禁止出現過強的噪聲,更不能轟趕、抽打母豬,要保證母豬不受任何干擾。2、控制喂量。配種懷孕后,母豬變得十分安靜,采食量迅速增加,如果任其自由采食,體膘增加很快,不但容易導致死胎,還容易引起難產。妊娠前期(配種后21天內)日喂量2千克,妊娠中期(22~60天)日喂量2.5千克,妊娠后期日喂量3千克,妊娠期凈增重保持在20千克左右為宜。
3、飼養管理。懷孕母豬的中心問題是做好保胎工作,促進胎兒正常發育,防止流產,在懷孕后期更為重要。一是采取單欄或小群飼養;二是保證飼料質量和衛生,嚴禁飼喂霉變、腐敗、冰凍、有毒和刺激性的飼料;三是日常管理中避免追打、擠壓、咬斗、跌狀、騷動等,并注意采食、飲水、糞尿和精神狀態的變化,預防疾病發生和機械刺激而發生流產;四是搞好預產期推算,適時接產。
4、做好生產準備。母豬生產時,不管冬夏都應該設保溫箱,即便是夏天剛出生的小豬也沒有在母體內的溫度高,為了保持原有的條件百不變,應該設保溫箱。

一、通過第一胎產活仔數預測母豬終生繁殖性能
日本和西班牙科研人員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可以通過母豬第一胎產活仔數預知其一生的繁殖性能。此研究結果已在美國動物科學雜志發表。
二、第一胎越多后幾胎越多
第一胎產活仔數大于15頭的母豬,其隨后每胎產活仔數均比其它三組母豬高出0.5-1.8頭。且其1-3胎分娩率比第一胎產活仔數小于7頭的母豬高出2.8%-5.4%。各組各胎次母豬斷奶至發情間隔無顯著差異。與第一胎產活仔數≤14頭母豬相比,第一胎產活仔數大于15頭的母豬其一生將多產活仔4.4-26.1頭。
三、初配年齡對母豬終生性能的影響
對于第一胎產活仔數≤14頭母豬,與初配年齡在278日齡或更后的母豬相比,初配年齡在229日齡或更早的母豬其一生將多產活仔2.9-3.3頭。
四、有研究者還發現配種月份和母豬初配年齡均對母豬第一胎產活仔數有影響。
對于7-12月份初配的母豬,隨著初配日齡從200天增加到310天產仔數非線性地增加0.3-0.4頭。但在1-6月份,同樣的母豬初配年齡的增長對其第一胎產活仔數并無顯著影響?傊,第一胎產活仔數越高的母豬,其一生將擁有更好的繁殖性能;且7-12月份母豬初配年齡上限為278日齡。
所以對初產的母豬要特殊對待,盡量讓其在第一胎有個光榮的成績,為后面的高繁殖性能做好準備。

一般母豬使用年限可以到6年左右,從不到2歲開始下仔豬。正常初產母豬只有三四頭,個別母豬初產可能會多點具體要看品種。每頭母豬每年能生兩胎,每胎正常的十二三頭。
母豬第一胎的重要性:
第一胎產活仔數大于15頭的母豬,其隨后每胎產活仔數均比其它三組母豬高出0.5-1.8頭。且其1-3胎分娩率比第一胎產活仔數小于7頭的母豬高出2.8%-5.4%。各組各胎次母豬斷奶至發情間隔無顯著差異。與第一胎產活仔數≤14頭母豬相比,第一胎產活仔數大于15頭的母豬其一生將多產活仔4.4-26.1頭。
2、初配年齡對母豬終生性能的影響
對于第一胎產活仔數≤14頭母豬,與初配年齡在278日齡或更后的母豬相比,初配年齡在229日齡或更早的母豬其一生將多產活仔2.9-3.3頭。
3、配種月份和母豬初配年齡均對母豬第一胎產活仔數有影響。
對于7-12月份初配的母豬,隨著初配日齡從200天增加到310天產仔數非線性地增加0.3-0.4頭。但在1-6月份,同樣的母豬初配年齡的增長對其第一胎產活仔數并無顯著影響?傊,第一胎產活仔數越高的母豬,其一生將擁有更好的繁殖性能;且7-12月份母豬初配年齡上限為278日齡。

豬的年紀及胎次影響產仔數的多少,一起影響產活仔數的多少。
胎次1~2胎的母豬繁衍功能低,排卵數少,產仔數少,3~5胎的母豬繁衍功能最佳,產仔數及產活仔數最高,6胎今后的母豬繁衍功能有所降低,產仔數及產活仔數降低。
初胎母豬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初胎母豬營養的雙向需要(既要滿足母豬自身發育生長需要,又要提供胎兒發育生長的需要),如果像飼養經產母豬一樣在懷孕期控料限食,滿足不了營養,就可能造成弱仔增多。
母豬生產時注意事項
1、驅除體外寄生蟲
若發現母豬身上有寄生蟲,可用2%的敵百蟲溶液噴霧,以免母豬將寄生蟲傳染給子豬。
2、更換飼料
從母豬產前10天開始逐漸百改喂哺乳期飼料,防止產后突然換料引起母豬消化不良,還可防止哺乳子豬發生下痢。
3、適量運動
母豬產前1周應停止遠距離運動,可讓其在豬舍內附近或運動場上自由活動,避免因劇烈運動引起流產或死胎。
4、趕入產房產前3~5天將母豬趕入產房
使其盡快熟悉新環境,避免臨產時更換飼養場地造成胎兒窒息死亡,但也不要過早將母豬趕入產房,以免污染產房。
5、關注母豬動態
注意觀察在母豬產前1周應隨容時注意觀察母豬的動態,加強管護,防止母豬提前產子而無人接產等。

1、過早配種
這個都能理解,然后本身自己發育不好下豬的時候自然骨盆就打不開了;另外出產母豬配種沒把握好或者本身沒有產那么多卵,自然小豬也會非常大,要想不死胎都很難了。
2、初產母豬產道狹窄
初產母豬由于自身還處于發育當中,沒有發育成熟,所以第一次產仔,產道相對較窄,若仔豬均勻度差,非常容易出現難產、產程過長導致胎兒缺氧死亡。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在生產中一定要注意初產母豬不要攻胎過早。初產母豬攻胎過早容易造成母豬乳腺發育不良,母豬偏肥、仔豬過大和母豬產后采食量難以上升等問題,應該在母豬懷孕90d后再進行攻胎飼喂。
3、生殖營養缺乏,羊水偏少
初產母豬由于自身發育營養需求和妊娠、分娩等對營養需求的加大且妊娠后期的采食量下降,造成生殖營養缺乏,進而造成仔豬發育不佳,羊水偏少,產道潤滑度過低,產道摩擦等阻力增加,即出現難產。
4、疾病
繁殖障礙性疾病如細小、藍耳、圓環、偽狂犬、乙腦、衣原體等都可能造成子宮內胎兒死亡。
5、各種疫苗的抗體水平上不來
像老母豬一方面豬場的持續感染,另一方面疫苗也多次加強了,所以很多病抗體水平很高;但是初產母豬則容易出現問題,造成豬的死胎;更不用說有些細小等主要就是攻擊后備母豬,所以比其他胎次的豬更容易難產。

母豬產仔數真的是越高越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如此。
一、母豬窩產活仔數越高,仔豬初生重會越低,同時窩內均勻度也隨之降低。初生重太低以及及窩內均勻度差的話會影響仔豬產房保育成活率。因此,我們需要在保證新生仔豬出生重的情況下提高新生仔豬窩內均勻度,為仔豬后續生長發育提供保障,這就需要我們在選種育種過程中將窩內均勻度作為一項指標納入選種性狀,尋找一個量化指標來反映仔豬窩內均勻度。
經過數據分析,隨著產活仔數增加,仔豬出生重呈降低趨勢,窩重呈增加趨勢。隨著產活仔數增加,窩均重變異系數越來越小,窩重之間差異越來越小。單純追求窩產仔數顯然可能導致比較低的出生體重和均勻度下降,因為窩產仔數和仔豬品質性狀呈負相關。
二、 根據相關實驗數據,每頭仔豬需要獲得至少200g初乳才能存活,所以,母豬產仔越多,仔豬死亡風險實際上更高。隨著產仔數的增加,母豬能產出的初乳總量還是那么多,并沒有改變,所以產仔太多,初乳有可能無法滿足所有仔豬的需要。進一步說,初乳的質量會快速下降,這也就意味著,仔豬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吸入免疫球蛋白。
綜上所知,母豬產仔并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