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繳費基數如何確定

小編:艷芬 443閱讀 2023.04.14

??社保繳費基數為什么變來變去?社保繳費基數又是如何確定的?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前生今。

??社保繳費基數的確定

??在社保計算公式中,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對社保繳費的多少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很多人一直認為,社保繳費基數是一個固定數值,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導致社保繳費基數不停變動的除了國家政策,還有職工自身的一些原因。

??社保繳費的計算公式是職工社會保險通常是按照“社保繳費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的公式來計算的(不同地區有差異,也有少數險種是按照固定額等方式收。。

??繳費基數的核定規則是: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基礎,截取上下限(上下限一般為當地社平的一定比例來確定)進行核定。具體的確定的方式如下:

??(1)當職工平均工資收入高于當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當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低于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當職工平均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繳費為何不采取絕對均一化原因

??從底層的社會保障原理來說,社保實質上是一種對每個人生老病死等相關風險的保障機制。拿最典型的養老保險來說,就是為了防范老年收入不穩定及下降帶來的風險(進入老年化社會,預期壽命越來越長,人口結構中老年人占比越來越多,這種風險是很大的社會問題),所以只能提前強制積累,或者依靠代際轉移等方式來應對。

??那么,從投入(繳費)和收益(待遇)兩個方面來看我們為什么不能絕對均一化繳費。

??從投入(繳費)來看,不同經濟水平的人負擔能力不一樣,如果全部絕對均一化繳費,是不合理的。(費不同于稅,但是可以參考稅賦機制設計,歷史上稅賦的絕對均一化設計在早期出現過,例如古代的“丁稅”,就類似于“人頭費”,通常出現征繳能力不足時代,雖然不合理,但簡單粗暴。)

??從收益(待遇)來看,不同情況待遇不同也有一定的相對合理性,絕對平均是大鍋飯不是公平,按照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多繳多得”機制才能形成社會公平,激發參保積極性。

關聯標簽:
亚洲国产欧美图片,亚洲aⅴ在线av,日韩亚洲综合图片视频,日本av精品在线中文